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wangping5001 的博客

爱我所爱 乐我所乐 祝君快乐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原创】为了忘却的回忆之五  

2010-01-04 22:33:15|  分类: 原创(11)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刨冰和刨冰“运动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王 平

       新年伊始,一场瑞雪给京城送来了丰年的好兆头,也送来了严冬的寒冷。昨天外出在车站候车时,无意发现车门的脚踏板下面有一根根的冰柱,那是雪化后结成的。今天上午我家阳台的窗户上沿,居然也出现了一排白色的冰柱垂挂在上面,大概有十几公分长,那是雪融化后迅速结冰形成的。这种景观在东北是常见的,特别是有草的房檐下挂满了冰柱,有的还很长,还会随风飘动,它们不会轻易掉下来,但随着春的温暖最终还是要退出历史舞台,融进土地。可是有些冰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,真的是你不打它就不倒。我就以冰为题材,说说刨冰和刨冰“运动”吧!

       先说说刨冰吧。北大荒的水井有多深、井口的直径有多宽我早已忘了,留在我印象中的只有冬天的小井口了。冬天打水时,将桶拴在绳子上,它们顺着辘轳咕噜咕噜的滚下去,等空桶沉入水中后,人在上面吃力的一圈圈的往上摇,桶到井边时赶快把它拎上来,将水倒入另外的空桶里,挑多少桶水就要重复多少次上述的动作。每次倒水时都要洒一些水,撒下的水有的流进井口,有的流到井口的周边,时间长了,井口的冰越结越厚,井口由大变小,小到只能勉强放进一只水桶;井台的冰也越结越厚,冰面也越来越大,滑溜溜的,人挑着水在上面不敢迈步,只能走一步停一步,小心翼翼的;尽管如此,人有时也会摔个仰面朝天。在这种情况下,连队就会派人去刨冰,把井口的冰刨掉,尽量恢复井口的直径,为打水创造方便;井台上的冰面虽然坚硬无比,但也要刨碎,清理干净。刨冰是一项关系连队民生的重要工作,连队每次安排二三个人,或许三五个人,每年的冬天都要重复几次这样的劳动。

       再说说刨冰“运动”吧。运动有多种解释,我说的运动是指有组织、有目的的群众性活动,刨冰“运动”是类似爱国卫生运动的劳动。首先说冰的形成和我们居住的条件有关,讲卫生的习惯是冰山形成的唯一原因。我们居住的房子,身兼多种功能:开会时是会议室;打饭回来是就餐室;朋友来了是会客室:除此之外更多的功能是洗衣房、洗澡堂、夜晚还是内有卫生间的、多人居住的大客房。这么多人喝水用水都能解决,就是不能解决下水问题,夏天把水泼到门口可以蒸发,到了冬天就不然了。特别到了晚上,大家都要洗洗涮涮的,开始还往两米以外倒污水,泼出去的水立马结冰,不久变成冰坨,后来倒上去的污水会顺着高处往下流,结冰的面积也会离门口越来越近;久而久之,人造的“冰山”就形成了。我们的宿舍靠公路很近,站在门口,视野很开阔,可以望到由远而近的车辆。唯有冬天的时候,“冰山”障目,抬头见“冰山”,低头走冰面,不小心哧溜一下,就会来个大姑娘钻进门。室外环境都到这份上了,不整治是不行了,于是就有了刨冰“运动”。女生们是主力,全体出动,别看女生用水时不惜力,倒水时不费力,可是刨冰时就力不从心了。身强力壮力的人抡起大镐,一镐一镐的刨下去还卓有成效;身单力薄的人就麻烦了,手中的镐抡动了,可是冰纹丝不动。没过多会儿,大家的力气就耗光了,有时快到下班时间了,冰还没刨完。这 时候连长不但带头干,还会调来部分男生(至少五六个)也来刨冰,援兵来了,抡起大镐砌着咔嚓,鼓舞了女生们斗志;男女生齐心协力,最终刨平了“冰山”,刨冰“运动”结束了。这样的“运动”每年冬天都要进行几次,好像都有援兵参加,称这样的劳动为“运动”一点都不夸张吧!

        北大荒生活中,刨冰是我们斗冰雪抗严寒的一项任务。在水井周围刨冰尽管是力气活,但是安排谁,谁都不会拒绝,因为这里的冰很干净,有时冰渣儿崩进嘴里甜滋滋的,还能找到吃冰棍的感觉呢!刨冰“运动”则不然了。这是又脏又累劳动,大镐抡起来,垃圾冰渣儿到处飞溅,其中的味道女生最清楚,是女生不得已而为之的劳动;领导让男生也来干,有的人很不情愿,我想一定是怪异的味道让他(他们)尝尽了苦头!几十年后回忆往事,对那些无怨无悔的援兵,心中难免有些愧疚感,但更多的是忘不了的感谢之意和感激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6届北京知青王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写于2010年1月4日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36)| 评论(2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